|
发布时间: 2022-10-25 |
新能源利用 |
|
|
收稿日期: 2020-04-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602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8DZ1202302)
中图法分类号: TK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99(2022)05-0471-07
|
摘要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海上风电占比不断扩大, 掌握海上风电机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有助于加快我国海上风电的部署。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综合考虑了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的容量变化、海上风场分布等因素, 对海上风电机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未来将会向更大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和更深海域发起挑战。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将呈现机组吊装便捷化、叶片制造技术以及传动系统性能持续改善、传统三相海上风电机组向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转变、漂浮式基座和输电环节不断创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投入应用的趋势, 并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海上风电; 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wind power gradually maturing, the propertion of offshore wind continues to expand, 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power, facilitates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ployment of China offshore wind.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 capacity change, and offshore wind farm distribution and challeng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in China.It shows that China's future will challenge the larger wind turbine capacity and deeper waters.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power will show the trend of convenient unit hoist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blad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performanc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floating base and transmission link, the traditional three-phase transmission link offshore wind turbines changing to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s of multiphas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al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Under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 words
wind turbines; offshore wind power; development trend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时代背景下, 通过各国政府的政策扶持, 风电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制造成本和发电成本不断下降。风力发电的有利之处有目共睹, 由于陆上可利用的土地和风力资源有限、陆上风电机组噪声过大等问题, 因此海上风电市场占比将不断扩大, 取得市场主导地位, 风电场将从内陆转移到海上[1-3]。相较于陆上风力发电, 海上风力发电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风速高且稳定、视觉和噪声污染小、靠近负荷中心等优势。近年来, 海上风电机组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4]。目前, 海上风力机有漂浮式海上风力机和固定式海上风力机两种。固定式海上风力机在浅水海域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但在大于50 m水深条件下, 漂浮式海上风力机具有显著优势。此外, 虽然深远海风电场在建设、运输和维护方面成本较高, 但由于深海海域可利用空间广且拥有稳定的风力资源, 因此世界各国正在加快部署深远海风电开发[5-7]。
综上所述, 我国海上风电向更大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和更深海域发起挑战已不可避免。分析我国海上风电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把握海上风电的新形势、新变化, 对于保障风电行业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机组的关键技术, 许多学者相继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大型风机低电压穿越方面, 部分学者针对转子储能和紧急变桨等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研究发现, 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大型风机拥有调节空间较大的转子储能容量, 而中小型风机的容量调整存在较大局限[8-12]。在风力机叶片损伤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方面, 部分学者分别运用振动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光纤光栅检测技术等, 对风力机桨叶结构和覆冰情况进行了检测和故障诊断[13-17]。在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面, 有的学者利用深度置信网络诊断风力发电机行星齿轮箱故障, 并通过改进的Logistic-sigmoid单元和脉冲特征法解决了深度置信网络在反向传播中容易出现梯度消失的问题[18]; 文献[19]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Boltzmann机的深度自编码网络, 用于对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进行早期异常检测和故障检测; 文献[20]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深度小世界神经网络, 用于对风电机组的早期故障进行检测。虽然以上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我国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还存在诸多难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技术差距, 仍需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研究, 综合考虑海上风电机组容量、我国海上风电场分布及面临的挑战等因素, 对我国海上风电的新形势、新变化作出了总结, 并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以期为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海上风电机组的发展现状
1.1 海上风电机组的演变
距离海岸的距离越远, 风速越大, 同等规格的海上风电机组发电效率的提升也就越明显。相关数据显示, 离岸10 km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风速高25 % [21]。随着海上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对于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迫切需求, 全球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详细信息如表 1所示。由表 1可以看出, 随着海上风电需求的上升, 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逐渐增大。早期应用在陆上风电的恒速恒频鼠笼式异步风机从海上风电机组中淘汰, 而变速恒频的高速传动双馈式异步风机取代了其位置, 随后出现的直驱式永磁同步风机和无齿轮增速箱的半直驱式永磁同步风机被大量应用于海上风电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超大容量机组的发展, 传统的三相发电导致海上风电机组不具备缺相容错运行能力, 从而无法消除交流传输系统固有的电压和频率稳定问题, 因此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形式。
表 1
全球装机容量5 MW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
整机厂商风电机组型号 | 风轮直径/m | 传动型式 | 样机安装年份/年 | 样机安装国家或地区 |
SG14-222 DD/14 MW | 222 | 直驱 | 2021 | 丹麦 |
GE Haliade-X/12 MW | 220 | 直驱 | 2020 | 英国 |
明阳MySE11-203/11 MW | 203 | 半直驱 | 2021 | 中国 |
东气10 MW | 193 | 直驱 | 2019 | 中国 |
SG 10.0-193/10 MW | 193 | 直驱 | 2019 | 丹麦 |
明阳MySE8/10 MW | 193 | 半直驱 | 2020 | 中国 |
Vestas V174/9.5 MW | 174 | 半直驱 | 2019 | 欧洲北部 |
Vestas V164/8 MW | 164 | 半直驱 | 2014 | 英国 |
SG 8.0-167DD/8 MW | 167 | 直驱 | 2018 | 丹麦 |
金风175/8 MW | 175 | 直驱 | 2019 | 中国 |
上气8 MW-167/8 MW | 167 | 直驱 | 2020 | 中国 |
ENERCON E-126/7.58 MW | 127 | 电励磁直驱 | 2007 | 德国 |
明阳6.5 MW | 140 | 半直驱 | 2014 | 中国 |
Alstom-Haliade 150/6 MW | 150 | 永磁直驱 | 2012 | 美国 |
Siemens 6 MW | 120 | 永磁直驱 | 2011 | 丹麦 |
SENVION 6 MW | 126 | 双馈 | 2009 | 德国 |
金风6 MW | 160 | 永磁直驱 | 2014 | 中国 |
联合动力6 MW | 136 | 双馈 | 2012 | 中国 |
华锐6 MW | 128 | 双馈 | 2011 | 中国 |
东气5.5 MW | 140 | 半直驱 | 2013 | 中国 |
湘电5 MW | 115/128 | 永磁直驱 | 2011 | 中国 |
海装5 MW | 154 | 半直驱 | 2012 | 中国 |
1.2 我国海上风电场的分布
截至2021年, 我国部分海上风电场信息如表 2所示。其中, 拟建、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共17个,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 189.6 MW, 分布在江苏、福建、浙江、广东、上海、海南、山东7个省(市、区)海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海洋局、科技部以及沿海地方政府为促进该产业发展制定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划和促进政策。合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海上风力资源, 加速海上风电的发展, 将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与转型。
表 2
我国部分海上风电场信息
省/直辖市 | 风电场名称 | 归属集团 | 所在市(区、县) | 装机容量(单机容量)/MW | 并网日期 | 并网机组台数/台 |
上海 | 东海大桥风电场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 上海 | 102(3) | 2009年9月4日 | 34 |
南汇大型海上风电 | 未定 | 上海 | 201 | 拟建 | ||
奉贤大型海上风电 | 未定 | 上海 | 300 | 拟建 | ||
江苏 | 龙源蒋沙湾风电场 | 江苏海上龙源发电有限公司 | 盐城 | 300(4) | 2017年9月30日 | 75 |
三峡大丰海上风电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盐城 | 300.75(3.3, 6.45) | 2019年10月31日 | 311 | |
如东800 WM | 国家电投 | 南通 | 800(4) | 在建 | ||
东台五期 | 国家能源集团 | 盐城 | 200(4) | 在建 | ||
滨海南H3# | 国家电投 | 盐城 | 300(4) | 2020年10月16日 | 75 | |
射阳H2#30万kW海上风电 | 龙源电力 | 盐城 | 300(4.5) | 在建 | ||
射阳海上南区H1#30万kW风电 | 华能集团 | 盐城 | 300(4.5) | 在建 | ||
华威启东H1, H2海上风电场 | 江苏华威 | 南通 | 500(4, 6.45) | 在建 | ||
华能灌云海上风电 | 华能集团 | 连云港 | 300(6.45) | 2020年4月16日 | 34 | |
江苏如东H14#海上风电 | 鲁能新能源 | 南通 | 200(4) | 2020年7月27日 | 50 | |
华能大丰二期10万kW海上风电 | 华能集团 | 盐城 | 100(2.5) | 2020年5月12日 | 23 | |
华能盛东如东海上风电 | 华能集团 | 南通 | 400(5) | 2020年5月17日 | 20 | |
浙江 | 浙能嘉兴1#海上风电场 |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嘉兴 | 300(4) | 2019年12月21日 | 75 |
玉环海上风电 | 华电集团 | 台州 | 301(7) | 在建 | ||
岱山4#海上风电扩建 | 中广核 | 舟山 | 18(4.5) | 在建 | ||
嵊泗5#, 6#海上风电 | 中广核 | 嵊泗 | 282(6.25) | 在建 | ||
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 | 华润电力集团 | 苍南 | 400(10) | 在建 | ||
福建 | 平潭大练300 MW海上风电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平潭 | 300(6) | 2020年5月14日 | 50 |
福清海坛海峡300 MW海上风电场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 福清 | 300(6) | 2020年12月30日 | 50 | |
平潭长江澳185 MW海上风电 | 福建大唐国际系能源有限公司 | 平潭 | 185(5) | 在建 | 37 | |
平海湾海上风电场F区 | 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莆田 | 200(5) | 2021年12月21日 | 40 | |
平海湾海上风电一期项目(第1部分) | 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 莆田 | 264(6) | 2016年7月24日 | 44 | |
平海湾海上风电一期项目(第2部分) | 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 | 莆田 | 50(5) | 2017年4月6日 | 10 | |
平海湾海上风电 | 福能集团 | 莆田 | 300(7) | 2020年4月28日 | 7 | |
广东 | 珠海柱山海上风电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 珠海 | 111(3) | 2017年6月15日 | 37 |
阳西沙扒一二期海上风电 | 三峡新能源 | 阳江 | 301(7) | 在建 | ||
湛江外罗海上风电二期项目 | 广东粤电 | 湛江 | 200(6.25) | 在建 | ||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 | 广东省能源集团 | 珠海 | 300(5.5) | 在建 | ||
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 | 中广核 | 阳江 | 400(5.5) | 2020年12月28日 | 73 | |
海南 | 文昌海上风电场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 文昌 | 300(6) | 在建 | |
山东 | 烟台海阳海上风电 | 华能集团 | 烟台 | 301.6(5.2) | 在建 | |
山东半岛南4#海上风电 | 华能集团 | 山东半岛 | 300(5.2) | 2021年12月10日 | 58 |
我国风电布局将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22]。沿海风电主要分布在山东、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辽东半岛、黄海之滨、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这些地区属于长江到南澳半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 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
1.3 我国海上风电场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建设,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投资成本较高。2020年, 海上风电投资成本为1 700~2 300万元/MW, 平均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8倍。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增加, 机组的启停费用将会增加, 导致风电不具备并网价值[23]。
(2) 存在技术风险。除了存在建设阶段需要更大吨位的船舶和吊装设备、市场容量有限、具备建设能力的参与方数量有限、设计过程复杂而漫长、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24]外, 海上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比陆上风电更大, 对风电机组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比例的增加, 发生批量脱网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将加大整个系统的恢复难度, 甚至会加剧故障或导致系统崩溃[25]。不同风电机组的容量、机组安装的施工和运维、桩基的建立, 以及每个技术环节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优化都将影响海上风电场的经济性[26]。海风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将使得风力机偏航系统频繁偏航, 导致风力发电机组容易发生故障[27]。
另外, 随着风电规模的增加,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后, 既有电网的功率平衡将受到风电功率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的影响, 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尤为重要。为了缓解风电与电网之间的矛盾, 文献[28]对海上风电不同数量的接入点拓扑展开了研究, 同时分析了各种接入方案对风电消纳产生的影响; 文献[29]从经济性角度出发, 应用启发式算法, 考虑功率汇集和风电场直接并网, 以及集中并网后的不同接入方案, 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为了达到区域电网协调, 文献[30]利用栅格法不断缩小汇集站选址寻优范围, 提出了风电集群接入系统规划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文献[31]提出了一种输电网拓扑结构改变和计及发电机启停机的发输电优化规划方法; 文献[32]设计了非正常工况下经过正负序分离后的双环PI控制方法, 实现了电网电压不平衡时系统的稳定控制。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在风电与电网之间的协调问题上, 风电集群接入与区域电网协调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海上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
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在2021年再创纪录, 其中全年新增投产的海上风场84个共18.5 GW, 包含海上风机3 400余台, 累计投产规模较2020年增长58 %。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依旧稳健, 2021年总投资额达到446亿$。如果全球经济一直朝着无碳化方向发展, 到2030年, 风电必将成为主力电源。预计到2035年, 全球的用电量将达到42.4万亿kWh, 年均增速3.5 %。到2050年, 全球用电量将达到60.4万亿kWh, 年均增速2.4 % [33]。
在上述背景下, 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 叶片制造技术以及传动系统性能将持续改善[34]。目前, 我国主流在役风力机叶片长度为75 m, 最长的风力机叶片长度达102 m, 预计在2030年左右, 叶片长度将达到115.5 m。虽然运用大型的风力机叶片会增加叶片制造成本, 但可以提高风力机的单机功率, 并降低单位兆瓦制造和运行成本。
(2) 机组吊装将更加便捷化[35]。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机组的吊装将会不断趋于简单。通过智能化设备预先在港口对机组进行组装和预调试, 然后通过无人机、无人船将其运到指定的机位点, 在海上一次性完成吊装工作。这不仅规避了安装风险, 还大大简化了原有的环节。
(3) 漂浮式基座将被更多地选择和使用。虽然固定式基座在浅水海域有更好的经济性, 但在中等水深(30~50 m)海域, 漂浮式基座因其设计标准化, 可以使用造价更低的安装船,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海上作业无疑更具成本优势。随着海上风电向深海推进, 漂浮式基座将成为首选。
(4) 输电环节不断创新[35]。减少海上高压交流基础设施是输电环节的一种创新形式。因为高压直流方式可以减少线损、降低电缆成本, 对于深远海风电场运用高压直流方式输电要优于高压交流输电方式。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基础设施成本的下降, 我国风电场逐渐向远海发展, 高压直流输电将成为海上输电的重要环节。
(5) 传统三相海上风电机组向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转变[35]。传统的三相海上风电机组不具备缺相容错运行能力, 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条件下, 将导致海上运维能力不足, 同时传统的交直交能量传输、汇集与转换模式将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36-38]。这些传统三相海上风电机组所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用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得以解决。
(6)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不断结合发展[26]。少人和无人化将是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使工作人员尽可能规避健康和安全风险, 未来在风电场开关室和值班室进行巡检将由机器人代替, 工作人员可直接在数字化平台上实时看到巡检照片。这种人工与智能化设备相结合的新技术, 能够大幅提高风电场运维效率, 降低运维成本。
3 海上风电新发展趋势下的建议
在海上风电新发展趋势下, 为了迎接挑战, 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 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1) 加大推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工具的力度, 为风电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应用智慧化工具对海量的风电运行数据进行规划和评估, 不仅能够加快已有风电场的升级和转型, 还能为后续风电场的建设提供经验和保障。
(2) 深入研究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 加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具有容错运行能力强、功率密度高等特点, 能够解决传统三相海上风电机组存在的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具有输送距离远、损耗低、输送容量大、换流站占地面积小等优势, 随着海上风电向大容量、深海方向发展, 特高压直流输电不仅能够减少线损, 还能降低输电成本。
(3)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 实践完善海上风电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和技术方案。国外公司已经掌握漂浮式基座等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我国虽然在大规模风电的并网、运行、传输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但在风电机组技术方面, 如轴承、滑环、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大型化设计还需要突破性进展, 仍需加强国内外学习和合作。此外, 建立健全的海上风电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和技术方案, 将可加速海上风电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海上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对于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迫切需求, 我国未来将会向更大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和更深海域发起挑战。在此背景下, 机组吊装将会不断趋于简单, 叶片制造技术以及传动系统性能持续改善, 高压直流输电、漂浮式基座、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与海上风电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在以上新趋势、新变化下, 为加快海上风电的发展, 我国应加大推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工具的力度, 为风电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深入研究多相化海上风电机组, 加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 实践完善海上风电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和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
[1]刘德顺, 戴巨川, 胡燕平, 等. 现代大型风电机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1): 125-135. DOI:10.3969/j.issn.1004-132X.2013.01.025
-
[2]黄东风. 欧洲海上风电的发展[J]. 能源工程, 2008, 28(2): 24-27. DOI:10.3969/j.issn.1004-3950.2008.02.006
-
[3]RADEMAKERS L, BRAAM H, OBDAM T S, et al. Estimating costs of operation & mainte-nance for offshore wind energy conference[C]//European Wind Ener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ldenburg: EWEC. 2007: 3-12.
-
[4]姜楠. 深海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新能源进展, 2015, 3(1): 21-24. DOI:10.3969/j.issn.2095-560X.2015.01.004
-
[5]APOSTOLAKI-IOSIFIDOU E, MCCORMACK R, KEMPTON W, et al. Transmission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large-scale offshore wind energy development[J]. IEEE Power and Energy Technology Systems Journal, 2019, 6(1): 22-31. DOI:10.1109/JPETS.2019.2898688
-
[6]BAHIRAT H J, MORK B A. Operation of DC series-parallel connected offshore wind farm[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9, 10(2): 596-603. DOI:10.1109/TSTE.2018.2839712
-
[7]SANZ I M, CHAUDHURI B, STRBAC G. Inertial response from offshore wind farms connected through DC grid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5, 30(3): 1518-1527. DOI:10.1109/TPWRS.2014.2349739
-
[8]陈浩, 胡晓波, 严干贵, 等.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协调控制策略[J]. 电网技术, 2013, 37(5): 1464-1470.
-
[9]KIM S K, KIM E S. PSCAD/EMTDC-based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gearless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2007, 22(2): 421-430. DOI:10.1109/TEC.2005.858063
-
[10]XING P X, FU L J, WANG G, et al. A compositive control method of low-voltage ride through for PMSG-bas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18, 12(1): 117-125.
-
[11]王丹, 刘崇茹, 李庚银.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故障穿越优化控制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24): 83-89. DOI:10.7667/j.issn.1674-3415.2015.24.013
-
[12]WORKU M Y, ABIDO M A, IRAVANI R. PMSG based wind system for real-time maximum power generation and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J]. Journal of Renewable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17, 9(1): 013304. DOI:10.1063/1.4976141
-
[13]李录平, 李芒芒, 晋风华, 等. 振动检测技术在风力机叶片裂纹故障监测中的应用[J]. 热能动力工程, 2013, 28(2): 207-212.
-
[14]李录平, 谭海辉, 卢绪祥, 等. 层状结构中的超声传播理论及其在风力机桨叶除冰中的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17): 125-132.
-
[15]肖劲松, 严天鹏. 风力机叶片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数值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2(1): 48-52, 66. DOI:10.3969/j.issn.0254-0037.2006.01.010
-
[16]杜文超.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大型风力机叶片材料的损伤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
[17]李继超. 基于FBG风电桨叶动平衡监测系统的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 34(6): 1-2. DOI:10.3969/j.issn.1006-8937.2015.06.001
-
[18]QIN Y, WANG X, ZOU J Q. The optimized deep belief networks with improved logistic sigmoid uni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ault diagnosis for planetary gearboxes of wind turbin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9, 66(5): 3814-3824. DOI:10.1109/TIE.2018.2856205
-
[19]ZHAO H S, LIU H H, HU W J, et al. Anomaly detection and fault analysis of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network[J]. Renewable Energy, 2018, 127: 825-834. DOI:10.1016/j.renene.2018.05.024
-
[20]李亚光, 李蒙. 基于深度小世界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J]. 发电技术, 2021, 42(3): 313-321.
-
[21]GAUDIOSI G. Offshore wind energy prospects[J]. Renewable Energy, 1999, 16(1/2/3/4): 828-834.
-
[22]雷超, 李韬. 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J]. 发电技术, 2021, 42(2): 207-217.
-
[23]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前瞻[N]. 中国能源报, 2017-08-21.
-
[24]董文博, 顾秀芳, 陈艳宁. 风电并网价值分析[J]. 发电技术, 2020, 41(3): 320-327.
-
[25]崔炜, 艾斯卡尔. 国内外风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13): 1-5.
-
[26]白旭.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展望[J]. 船舶工程, 2021, 43(10): 4-7.
-
[27]张磊, 李继影, 李钦伟, 等. 风力机偏航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及进展[J]. 发电技术, 2021, 42(3): 306-312.
-
[28]文汀. 大规模海上风电接入电网方式及其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7.
-
[29]穆永铮, 鲁宗相, 申洪. 汇集站和集群中心站分级协调的风场群接入系统优化规划[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增刊1): 1-8.
-
[30]甘磊, 吴臻, 谷纪亭, 等. 风电集群接入系统规划的混合整数线性模型[J]. 电工技术学报, 2017, 32(5): 165-175.
-
[31]张衡, 程浩忠, 张建平, 等. 高比例风电背景下计及N-1安全网络约束的发输电优化规划[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 38(20): 5929-5936.
-
[32]陈海燕, 程启明, 韩湘弘, 等. 电网电压不平衡下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J].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2022, 38(2): 128-132.
-
[33]申洪, 周勤勇, 刘耀, 等.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的关键技术及展望[J]. 发电技术, 2021, 42(1): 8-19.
-
[34]杨培文, 李洪涛, 杨锡运, 等. 风电机组技术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 54(3): 79-82.
-
[35]姚钢, 杨浩猛, 周荔丹, 等. 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 45(21): 33-47.
-
[36]CASTRO L M, ACHA E. On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marine VSC-HVDC power grids including offshore wind far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20, 11(4): 2889-2900.
-
[37]HOU P, HU W H, SOLTANI M, et al. Offshore wind farm layout design considering optimized power dispatch strategy[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7, 8(2): 638-647.
-
[38]BENADJA M, CHANDRA A. Adaptive sensorless control of PMSGs-based offshore wind farm and VSC-HVDC stations[J].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2015, 3(4): 91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