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5卷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潘卫国,冷雪峰,郭瑞堂,金强,徐宏建,朱文彬
    2009,25(5):413-417 doi: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900 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塔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气量为4.45566×106m3/h,塔径为18.5m,3层喷淋,层间距2 m时,90MW机组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阻力约为1.1 KPa,与现场运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流场影响较大.
  • 任建兴,李芳芹,吴江,朱群志,李琦芬,孙坚荣
    2009,25(5):418-422 doi:
    摘要:
    控制电力生产过程中NOx生成量的方法主要是分级燃烧.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00 MW燃煤电站锅炉为对象,对锅炉不进行改造,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利用分级燃烧原理,通过炉内优化分级燃烧试验,得出了降低炉内NOx生成的控制参数.额定负荷时,炉内NOx排放浓度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22.45%,有效地控制了NOx的排放.
  • 王瑞斌,齐进,姚秀平,张莉,郑莆燕
    2009,25(5):423-426,432 doi:
    摘要:
    介绍了相变-液浴式锅炉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负荷变化、换热盘管结垢、炉胆和烟管积灰,以及不凝气体等因素对该类型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这些分析对锅炉运行方式的设计和锅炉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青荣,阮应君,朱群志,任建兴
    2009,25(5):427-432 doi:
    摘要:
    介绍了日本某学术研究都市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采用的发电技术和余热利用系统,并对此系统的历年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效果不理想,其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低;而燃气内燃机的余热利用较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60%以上.因此提高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率是该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课题.
  • 朱瑞,纪冬梅,黄珉珺
    2009,25(5):433-435,440 doi:
    摘要:
    主要根据某电厂锅炉集箱实际情况,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电厂锅炉集箱常用材料12Cr1MoVg的常温和高温拉伸试验,分析了集箱的受力情况,以及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1/4三维模型的热应力,得到了其最大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了集箱裂纹产生的原因和位置及其发展趋势.
  • 诸红玉,高照根,顾文潇,刘荷梅,刘晓楹,王梅沙,周燕君
    2009,25(5):436-440 doi:
    摘要:
    某机组汽轮机油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油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轮机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品在设备中运行时间的长短,关系到用油设备的安全及用油单位的经济成本.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汽轮机油质变化的因素,以便在今后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油的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李琦芬,佘倩梅,何飞源,任建兴
    2009,25(5):441-444,448 doi:
    摘要:
    秸秆锅炉在运行中,由于燃料所含碱金属成分较高,较易引起受热面的结渣沉积,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结合秸秆锅炉燃烧特点和秸秆燃料特性,并根据工程实际,就秸秆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结渣机理、结渣部位,以及结渣特性的评判方法进行分析.此外,得出了生物质灰熔融的特性曲线,以及碱金属所占灰成分比重.
  • 何平,胡丹梅,陈乃超
    2009,25(5):445-448 doi:
    摘要:
    采用NRELS809翼型数据建立了水平轴风力机的整体模型及整机的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叶片截面形状对流场变化有影响.其中气流在叶片前后流场变化较大,叶片后部易出现涡流,存在负压,而叶片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气流也有变化.
  • 沈敏强,吴江,潘卫国,何平,王文欢,任建兴,冷雪峰
    2009,25(5):449-452 doi:
    摘要:
    概述了生物质的种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对燃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作用,并对生物质中主要成分对烟气汞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中的氯等成分对烟气中重金属汞存在氧化作用,可以将不易被捕捉的元素汞经过氧化后形成水溶性较强的、易于被燃煤电站锅炉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捕捉的氧化态汞,通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进行脱除.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徐群杰,周小金,李巧霞,李金光
    2009,25(5):453-456 doi:
    摘要:
    介绍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电催化机理,以及Pt基、Pd基附载型和非附载型阳极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金属合金d-带能级移动和金属表面偏析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活性的影响,对筛选阳极催化剂合金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梁磊,周国定,解群,李明利,赵赛锋
    2009,25(5):457-460 doi:
    摘要:
    研究了不锈钢管凝汽器碳钢管板电偶腐蚀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并与黄铜管-碳钢腐蚀电偶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凝汽器黄铜管改成不锈钢管后,碳钢管板电偶腐蚀依然存在,但腐蚀程度明显低于黄铜管.此外,面积比对电偶腐蚀影响较大,可采用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加管板涂层联合保护及缓蚀剂等减小电偶腐蚀.
  • 王罗春,李晓华,金龙
    2009,25(5):461-464 doi:
    摘要:
    研究了Fenton试剂-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13 mg/L和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4 mL/L(废水)时,经Fenton试剂预处理后,再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后续生化处理(运行周期为4 h,1 h进水,3 h落干,进水流量为600 mL/h),出水CODCr降至85 mg/L左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岳忠文,廖强强,陈亚琼
    2009,25(5):465-468 doi:
    摘要: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pH=2的HCl溶液中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作用.挂片实验表明,20 mg/L的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效率可达88.2%.电化学测量表明,DTC-TETA使黄铜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至-115.2 mV,抑制了黄铜电极的阴极还原过程,提高了黄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 齐雪梅,黄罡星
    2009,25(5):469-472 doi:
    摘要: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去除黄浦江水中微量天然有机物和浊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进行预氧化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情况下,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可提高约6%~9%;在PAC投加量为6~10 mg/L时,出水浊度均小于1 NTU,出水CODMn为2.27~2.15 mg/L.
  • 卢平,吴江,李传统,潘卫国,潘伟平
    2009,25(5):473-477,486 doi:
    摘要:
    采用安大略法、汞连续测量仪和汞吸附法测量了多种烟气中的汞含量,分析了FGD,锅炉负荷和烟气特性对汞排放和形态分布的影响,计算了汞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及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这3种汞测试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对偏差小于20%,总汞的排放量随着锅炉负荷和煤中汞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 技术应用
  • 孙坚荣
    2009,25(5):478-482,490 doi:
    摘要:
    重点介绍了目前超临界机组典型的烟气脱硝技术,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我国燃煤电站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目前国内脱硝技术发展情况,指出了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烟气脱硝装置的选择方向.
  • 吴懋亮,华麟鋆,潘雷
    2009,25(5):483-486 doi:
    摘要:
    针对CAD模型的轮廓边界,通过分形数据处理的方法,采用具有简单结构的分形图形离散处理轮廓的内部区域,获得具有自相似特性的拓扑结构组合形式,用于指导零件的快速成形加工.
  • 赵晓丹
    2009,25(5):487-490 doi:
    摘要:
    低温度低浊度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分析了这种水质难处理的原因,并针对运河水进行了多种工艺试验,提出了适宜的强化混凝水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能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
  • 纪冬梅,胡毓仁
    2009,25(5):491-494,499 doi:
    摘要:
    将直角坐标转化为斜坐标,采用Ritz法,以小波作试函数,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引入梁函数,将斜板的屈曲问题由解偏微分方程转化成求奇次线性方程组的特征值.通过计算给出4边固支斜板在不同边长比与不同斜角下的屈曲载荷系数,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 张大全
    2009,25(5):495-499 doi:
    摘要: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情况,介绍和探讨了气相防锈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热力设备防腐蚀中的应用,包括气相缓蚀剂的气化装置设计、应用工艺、监测方法等,指出了气相防锈技术的发展趋势.
  • 石奇光
    2009,25(5):500-503,508 doi:
    摘要:
    应用热力发电厂和审计学原理分析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依据、性质,提出了它的定义、理论架构和方法.基于现代火力发电厂DCS和SIS等技术条件,指出了实现火力发电厂计算机能源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高立新,李宁宁,黄志鹏,徐啸峰
    2009,25(5):504-508 doi:
    摘要:
    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染料,脱色较难.分别采用普通浸渍法,超声波浸渍法,将硫酸镁负载到活性炭上,以增强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用超声浸渍法处理后的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佳,普通浸渍法次之,它们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81%和43.51%,未改性活性炭的脱色率仅为33.29%.实验中还发现,超声波改性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改性前后活性炭均遵循Langmuir方程.
  • 赵玉增,齐永晓,周子宾
    2009,25(5):509-512 doi:
    摘要: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反应物,采用自由基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基化,并在碳纳米管上连接腈基官能团.以红外光谱法证实碳纳米管的功能基化,以热重分析法得到反应产物的功能基团质量分数变化情况.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择mAIBN/mMWCNTs≥16,反应时间以6 h为宜.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50℃反应,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60℃反应,即可得到功能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
  • 王保峰,许明玉,王晓波,黄慧杰,朱希平,黄德勇
    2009,25(5):513-516 doi:
    摘要:
    磷酸铁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化学研磨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高温固相法,化学研磨法可以有效细化磷酸铁锂的颗粒和晶粒,所得材料0.1 C放电容量为132 mAh/g,明显高于传统固相法112 mAh/g的容量.
  • 齐永晓,赵玉增,杨瑾妮
    2009,25(5):517-520 doi:
    摘要: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胺,对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溶剂的不同比例做了对比试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TG,DTA,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溶剂=1:1:1:20定量条件下,常温搅拌12 h制得的聚苯胺产物颗粒较好.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潘卫国,冷雪峰,郭瑞堂,金强,徐宏建,朱文彬
    2009,25(5):413-417 doi: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900 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塔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气量为4.45566×106m3/h,塔径为18.5m,3层喷淋,层间距2 m时,90MW机组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阻力约为1.1 KPa,与现场运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流场影响较大.
  • 任建兴,李芳芹,吴江,朱群志,李琦芬,孙坚荣
    2009,25(5):418-422 doi:
    摘要:
    控制电力生产过程中NOx生成量的方法主要是分级燃烧.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00 MW燃煤电站锅炉为对象,对锅炉不进行改造,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利用分级燃烧原理,通过炉内优化分级燃烧试验,得出了降低炉内NOx生成的控制参数.额定负荷时,炉内NOx排放浓度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22.45%,有效地控制了NOx的排放.
  • 王瑞斌,齐进,姚秀平,张莉,郑莆燕
    2009,25(5):423-426,432 doi:
    摘要:
    介绍了相变-液浴式锅炉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负荷变化、换热盘管结垢、炉胆和烟管积灰,以及不凝气体等因素对该类型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这些分析对锅炉运行方式的设计和锅炉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青荣,阮应君,朱群志,任建兴
    2009,25(5):427-432 doi:
    摘要:
    介绍了日本某学术研究都市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采用的发电技术和余热利用系统,并对此系统的历年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效果不理想,其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低;而燃气内燃机的余热利用较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60%以上.因此提高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率是该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课题.
  • 朱瑞,纪冬梅,黄珉珺
    2009,25(5):433-435,440 doi:
    摘要:
    主要根据某电厂锅炉集箱实际情况,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电厂锅炉集箱常用材料12Cr1MoVg的常温和高温拉伸试验,分析了集箱的受力情况,以及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1/4三维模型的热应力,得到了其最大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了集箱裂纹产生的原因和位置及其发展趋势.
  • 诸红玉,高照根,顾文潇,刘荷梅,刘晓楹,王梅沙,周燕君
    2009,25(5):436-440 doi:
    摘要:
    某机组汽轮机油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油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轮机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品在设备中运行时间的长短,关系到用油设备的安全及用油单位的经济成本.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汽轮机油质变化的因素,以便在今后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油的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李琦芬,佘倩梅,何飞源,任建兴
    2009,25(5):441-444,448 doi:
    摘要:
    秸秆锅炉在运行中,由于燃料所含碱金属成分较高,较易引起受热面的结渣沉积,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结合秸秆锅炉燃烧特点和秸秆燃料特性,并根据工程实际,就秸秆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结渣机理、结渣部位,以及结渣特性的评判方法进行分析.此外,得出了生物质灰熔融的特性曲线,以及碱金属所占灰成分比重.
  • 何平,胡丹梅,陈乃超
    2009,25(5):445-448 doi:
    摘要:
    采用NRELS809翼型数据建立了水平轴风力机的整体模型及整机的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叶片截面形状对流场变化有影响.其中气流在叶片前后流场变化较大,叶片后部易出现涡流,存在负压,而叶片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气流也有变化.
  • 沈敏强,吴江,潘卫国,何平,王文欢,任建兴,冷雪峰
    2009,25(5):449-452 doi:
    摘要:
    概述了生物质的种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对燃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作用,并对生物质中主要成分对烟气汞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中的氯等成分对烟气中重金属汞存在氧化作用,可以将不易被捕捉的元素汞经过氧化后形成水溶性较强的、易于被燃煤电站锅炉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捕捉的氧化态汞,通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进行脱除.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徐群杰,周小金,李巧霞,李金光
    2009,25(5):453-456 doi:
    摘要:
    介绍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电催化机理,以及Pt基、Pd基附载型和非附载型阳极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金属合金d-带能级移动和金属表面偏析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活性的影响,对筛选阳极催化剂合金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梁磊,周国定,解群,李明利,赵赛锋
    2009,25(5):457-460 doi:
    摘要:
    研究了不锈钢管凝汽器碳钢管板电偶腐蚀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并与黄铜管-碳钢腐蚀电偶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凝汽器黄铜管改成不锈钢管后,碳钢管板电偶腐蚀依然存在,但腐蚀程度明显低于黄铜管.此外,面积比对电偶腐蚀影响较大,可采用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加管板涂层联合保护及缓蚀剂等减小电偶腐蚀.
  • 王罗春,李晓华,金龙
    2009,25(5):461-464 doi:
    摘要:
    研究了Fenton试剂-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13 mg/L和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4 mL/L(废水)时,经Fenton试剂预处理后,再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后续生化处理(运行周期为4 h,1 h进水,3 h落干,进水流量为600 mL/h),出水CODCr降至85 mg/L左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岳忠文,廖强强,陈亚琼
    2009,25(5):465-468 doi:
    摘要: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pH=2的HCl溶液中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作用.挂片实验表明,20 mg/L的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效率可达88.2%.电化学测量表明,DTC-TETA使黄铜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至-115.2 mV,抑制了黄铜电极的阴极还原过程,提高了黄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 齐雪梅,黄罡星
    2009,25(5):469-472 doi:
    摘要: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去除黄浦江水中微量天然有机物和浊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进行预氧化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情况下,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可提高约6%~9%;在PAC投加量为6~10 mg/L时,出水浊度均小于1 NTU,出水CODMn为2.27~2.15 mg/L.
  • 卢平,吴江,李传统,潘卫国,潘伟平
    2009,25(5):473-477,486 doi:
    摘要:
    采用安大略法、汞连续测量仪和汞吸附法测量了多种烟气中的汞含量,分析了FGD,锅炉负荷和烟气特性对汞排放和形态分布的影响,计算了汞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及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这3种汞测试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对偏差小于20%,总汞的排放量随着锅炉负荷和煤中汞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 技术应用
  • 孙坚荣
    2009,25(5):478-482,490 doi:
    摘要:
    重点介绍了目前超临界机组典型的烟气脱硝技术,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我国燃煤电站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目前国内脱硝技术发展情况,指出了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烟气脱硝装置的选择方向.
  • 吴懋亮,华麟鋆,潘雷
    2009,25(5):483-486 doi:
    摘要:
    针对CAD模型的轮廓边界,通过分形数据处理的方法,采用具有简单结构的分形图形离散处理轮廓的内部区域,获得具有自相似特性的拓扑结构组合形式,用于指导零件的快速成形加工.
  • 赵晓丹
    2009,25(5):487-490 doi:
    摘要:
    低温度低浊度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分析了这种水质难处理的原因,并针对运河水进行了多种工艺试验,提出了适宜的强化混凝水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能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
  • 纪冬梅,胡毓仁
    2009,25(5):491-494,499 doi:
    摘要:
    将直角坐标转化为斜坐标,采用Ritz法,以小波作试函数,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引入梁函数,将斜板的屈曲问题由解偏微分方程转化成求奇次线性方程组的特征值.通过计算给出4边固支斜板在不同边长比与不同斜角下的屈曲载荷系数,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 张大全
    2009,25(5):495-499 doi:
    摘要: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情况,介绍和探讨了气相防锈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热力设备防腐蚀中的应用,包括气相缓蚀剂的气化装置设计、应用工艺、监测方法等,指出了气相防锈技术的发展趋势.
  • 石奇光
    2009,25(5):500-503,508 doi:
    摘要:
    应用热力发电厂和审计学原理分析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依据、性质,提出了它的定义、理论架构和方法.基于现代火力发电厂DCS和SIS等技术条件,指出了实现火力发电厂计算机能源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高立新,李宁宁,黄志鹏,徐啸峰
    2009,25(5):504-508 doi:
    摘要:
    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染料,脱色较难.分别采用普通浸渍法,超声波浸渍法,将硫酸镁负载到活性炭上,以增强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用超声浸渍法处理后的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佳,普通浸渍法次之,它们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81%和43.51%,未改性活性炭的脱色率仅为33.29%.实验中还发现,超声波改性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改性前后活性炭均遵循Langmuir方程.
  • 赵玉增,齐永晓,周子宾
    2009,25(5):509-512 doi:
    摘要: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反应物,采用自由基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基化,并在碳纳米管上连接腈基官能团.以红外光谱法证实碳纳米管的功能基化,以热重分析法得到反应产物的功能基团质量分数变化情况.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择mAIBN/mMWCNTs≥16,反应时间以6 h为宜.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50℃反应,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60℃反应,即可得到功能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
  • 王保峰,许明玉,王晓波,黄慧杰,朱希平,黄德勇
    2009,25(5):513-516 doi:
    摘要:
    磷酸铁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化学研磨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高温固相法,化学研磨法可以有效细化磷酸铁锂的颗粒和晶粒,所得材料0.1 C放电容量为132 mAh/g,明显高于传统固相法112 mAh/g的容量.
  • 齐永晓,赵玉增,杨瑾妮
    2009,25(5):517-520 doi:
    摘要: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胺,对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溶剂的不同比例做了对比试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TG,DTA,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溶剂=1:1:1:20定量条件下,常温搅拌12 h制得的聚苯胺产物颗粒较好.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潘卫国,冷雪峰,郭瑞堂,金强,徐宏建,朱文彬
    2009,25(5):413-417 doi: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900 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塔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气量为4.45566×106m3/h,塔径为18.5m,3层喷淋,层间距2 m时,90MW机组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内阻力约为1.1 KPa,与现场运行数据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喷淋层的投运方式对流场影响较大.
  • 任建兴,李芳芹,吴江,朱群志,李琦芬,孙坚荣
    2009,25(5):418-422 doi:
    摘要:
    控制电力生产过程中NOx生成量的方法主要是分级燃烧.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00 MW燃煤电站锅炉为对象,对锅炉不进行改造,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利用分级燃烧原理,通过炉内优化分级燃烧试验,得出了降低炉内NOx生成的控制参数.额定负荷时,炉内NOx排放浓度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22.45%,有效地控制了NOx的排放.
  • 王瑞斌,齐进,姚秀平,张莉,郑莆燕
    2009,25(5):423-426,432 doi:
    摘要:
    介绍了相变-液浴式锅炉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负荷变化、换热盘管结垢、炉胆和烟管积灰,以及不凝气体等因素对该类型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这些分析对锅炉运行方式的设计和锅炉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青荣,阮应君,朱群志,任建兴
    2009,25(5):427-432 doi:
    摘要:
    介绍了日本某学术研究都市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采用的发电技术和余热利用系统,并对此系统的历年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效果不理想,其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低;而燃气内燃机的余热利用较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60%以上.因此提高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率是该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课题.
  • 朱瑞,纪冬梅,黄珉珺
    2009,25(5):433-435,440 doi:
    摘要:
    主要根据某电厂锅炉集箱实际情况,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电厂锅炉集箱常用材料12Cr1MoVg的常温和高温拉伸试验,分析了集箱的受力情况,以及锅炉集箱开孔接管部位的1/4三维模型的热应力,得到了其最大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了集箱裂纹产生的原因和位置及其发展趋势.
  • 诸红玉,高照根,顾文潇,刘荷梅,刘晓楹,王梅沙,周燕君
    2009,25(5):436-440 doi:
    摘要:
    某机组汽轮机油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油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轮机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品在设备中运行时间的长短,关系到用油设备的安全及用油单位的经济成本.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汽轮机油质变化的因素,以便在今后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油的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李琦芬,佘倩梅,何飞源,任建兴
    2009,25(5):441-444,448 doi:
    摘要:
    秸秆锅炉在运行中,由于燃料所含碱金属成分较高,较易引起受热面的结渣沉积,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结合秸秆锅炉燃烧特点和秸秆燃料特性,并根据工程实际,就秸秆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结渣机理、结渣部位,以及结渣特性的评判方法进行分析.此外,得出了生物质灰熔融的特性曲线,以及碱金属所占灰成分比重.
  • 何平,胡丹梅,陈乃超
    2009,25(5):445-448 doi:
    摘要:
    采用NRELS809翼型数据建立了水平轴风力机的整体模型及整机的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叶片截面形状对流场变化有影响.其中气流在叶片前后流场变化较大,叶片后部易出现涡流,存在负压,而叶片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气流也有变化.
  • 沈敏强,吴江,潘卫国,何平,王文欢,任建兴,冷雪峰
    2009,25(5):449-452 doi:
    摘要:
    概述了生物质的种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对燃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作用,并对生物质中主要成分对烟气汞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中的氯等成分对烟气中重金属汞存在氧化作用,可以将不易被捕捉的元素汞经过氧化后形成水溶性较强的、易于被燃煤电站锅炉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捕捉的氧化态汞,通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进行脱除.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徐群杰,周小金,李巧霞,李金光
    2009,25(5):453-456 doi:
    摘要:
    介绍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电催化机理,以及Pt基、Pd基附载型和非附载型阳极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金属合金d-带能级移动和金属表面偏析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活性的影响,对筛选阳极催化剂合金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梁磊,周国定,解群,李明利,赵赛锋
    2009,25(5):457-460 doi:
    摘要:
    研究了不锈钢管凝汽器碳钢管板电偶腐蚀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并与黄铜管-碳钢腐蚀电偶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凝汽器黄铜管改成不锈钢管后,碳钢管板电偶腐蚀依然存在,但腐蚀程度明显低于黄铜管.此外,面积比对电偶腐蚀影响较大,可采用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加管板涂层联合保护及缓蚀剂等减小电偶腐蚀.
  • 王罗春,李晓华,金龙
    2009,25(5):461-464 doi:
    摘要:
    研究了Fenton试剂-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13 mg/L和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4 mL/L(废水)时,经Fenton试剂预处理后,再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后续生化处理(运行周期为4 h,1 h进水,3 h落干,进水流量为600 mL/h),出水CODCr降至85 mg/L左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岳忠文,廖强强,陈亚琼
    2009,25(5):465-468 doi:
    摘要: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pH=2的HCl溶液中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作用.挂片实验表明,20 mg/L的DTC-TETA对黄铜的缓蚀效率可达88.2%.电化学测量表明,DTC-TETA使黄铜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至-115.2 mV,抑制了黄铜电极的阴极还原过程,提高了黄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 齐雪梅,黄罡星
    2009,25(5):469-472 doi:
    摘要: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去除黄浦江水中微量天然有机物和浊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进行预氧化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情况下,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可提高约6%~9%;在PAC投加量为6~10 mg/L时,出水浊度均小于1 NTU,出水CODMn为2.27~2.15 mg/L.
  • 卢平,吴江,李传统,潘卫国,潘伟平
    2009,25(5):473-477,486 doi:
    摘要:
    采用安大略法、汞连续测量仪和汞吸附法测量了多种烟气中的汞含量,分析了FGD,锅炉负荷和烟气特性对汞排放和形态分布的影响,计算了汞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及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这3种汞测试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对偏差小于20%,总汞的排放量随着锅炉负荷和煤中汞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 技术应用
  • 孙坚荣
    2009,25(5):478-482,490 doi:
    摘要:
    重点介绍了目前超临界机组典型的烟气脱硝技术,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我国燃煤电站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目前国内脱硝技术发展情况,指出了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烟气脱硝装置的选择方向.
  • 吴懋亮,华麟鋆,潘雷
    2009,25(5):483-486 doi:
    摘要:
    针对CAD模型的轮廓边界,通过分形数据处理的方法,采用具有简单结构的分形图形离散处理轮廓的内部区域,获得具有自相似特性的拓扑结构组合形式,用于指导零件的快速成形加工.
  • 赵晓丹
    2009,25(5):487-490 doi:
    摘要:
    低温度低浊度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分析了这种水质难处理的原因,并针对运河水进行了多种工艺试验,提出了适宜的强化混凝水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能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
  • 纪冬梅,胡毓仁
    2009,25(5):491-494,499 doi:
    摘要:
    将直角坐标转化为斜坐标,采用Ritz法,以小波作试函数,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引入梁函数,将斜板的屈曲问题由解偏微分方程转化成求奇次线性方程组的特征值.通过计算给出4边固支斜板在不同边长比与不同斜角下的屈曲载荷系数,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 张大全
    2009,25(5):495-499 doi:
    摘要: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开发情况,介绍和探讨了气相防锈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热力设备防腐蚀中的应用,包括气相缓蚀剂的气化装置设计、应用工艺、监测方法等,指出了气相防锈技术的发展趋势.
  • 石奇光
    2009,25(5):500-503,508 doi:
    摘要:
    应用热力发电厂和审计学原理分析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依据、性质,提出了它的定义、理论架构和方法.基于现代火力发电厂DCS和SIS等技术条件,指出了实现火力发电厂计算机能源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高立新,李宁宁,黄志鹏,徐啸峰
    2009,25(5):504-508 doi:
    摘要:
    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染料,脱色较难.分别采用普通浸渍法,超声波浸渍法,将硫酸镁负载到活性炭上,以增强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用超声浸渍法处理后的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佳,普通浸渍法次之,它们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81%和43.51%,未改性活性炭的脱色率仅为33.29%.实验中还发现,超声波改性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改性前后活性炭均遵循Langmuir方程.
  • 赵玉增,齐永晓,周子宾
    2009,25(5):509-512 doi:
    摘要: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反应物,采用自由基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基化,并在碳纳米管上连接腈基官能团.以红外光谱法证实碳纳米管的功能基化,以热重分析法得到反应产物的功能基团质量分数变化情况.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择mAIBN/mMWCNTs≥16,反应时间以6 h为宜.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50℃反应,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60℃反应,即可得到功能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
  • 王保峰,许明玉,王晓波,黄慧杰,朱希平,黄德勇
    2009,25(5):513-516 doi:
    摘要:
    磷酸铁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化学研磨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高温固相法,化学研磨法可以有效细化磷酸铁锂的颗粒和晶粒,所得材料0.1 C放电容量为132 mAh/g,明显高于传统固相法112 mAh/g的容量.
  • 齐永晓,赵玉增,杨瑾妮
    2009,25(5):517-520 doi:
    摘要: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胺,对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溶剂的不同比例做了对比试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TG,DTA,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溶剂=1:1:1:20定量条件下,常温搅拌12 h制得的聚苯胺产物颗粒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