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2022-08-25 |
智能电网技术 |
|
|
收稿日期: 2022-02-08
基金项目: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03D121124)
中图法分类号: TM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99(2022)04-0327-07
|
摘要
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 当传输线圈偏移和负载发生变化时, 会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 导致系统工作在失谐状态, 传输效率大幅度下降。针对该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频率跟踪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从原理上对串-串(SS)型系统的失谐进行了分析, 得到高频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与谐振频率的关系; 然后通过实时监测发射线圈电流和高频逆变器输出电压, 并在控制器中计算其相位差, 再根据相位角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对系统的工作频率进行实时连续调节, 使系统重新恢复谐振; 最后选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 搭建了S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案可以实现系统频率的实时调节, 保证系统重新达到谐振状态, 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频率失谐; 频率跟踪; 传输效率
Abstract
In a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radio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hen the transmission coil is offset and the load changes,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points of the system will change, resulting in the system operating in a mistuned state,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ill be greatly reduced.To solve this problem, a radio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STM32 frequency tracking control is designed.First, the mistuning of SS type system is analyzed in princi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ase angle of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of the high frequency inverter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s obtained.The phase difference is calculated in the controller by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current of the launch coil and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high frequency inverter.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ase angle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of the system is continuously adjusted in real time to restore the resonance.Finally, STM32F407 is selected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and an SS type radio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is built fo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can adjust the system frequency in real time, ensure the system to reach the resonance state again, and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magnetic coupled resonance radio power transfer; frequency mistuning; frequency tracking;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将电能的传输方式聚焦在无线电能传输领域[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是利用磁场、电场等作为中间传播介质[2], 使电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的传输方式[3]。在近场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中, 磁耦合谐振式因其传输功率大、效率高、距离远而受到人们的青睐[4-6]。对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来说, 传输线圈偏移、负载变化、电路参数变动等[7], 都会使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发生改变, 导致系统工作在失谐状态, 传输效率大幅度下降[8]。因此, 针对调谐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
目前调谐控制方式主要有动态补偿调谐控制和频率跟踪控制。文献[10]采用调整电容阵列的动态补偿调谐控制, 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但调谐范围有限, 受到电容串并联数量的影响, 只能对系统进行离散化的调节; 文献[11]通过使用锁相环芯片来进行频率跟踪, 但是在高频范围内其抗噪性能差、可靠性低。为解决系统因各种因素产生失谐的情况, 本文通过对电压和电流相位角的监测,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频率跟踪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根据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 对系统频率直接进行实时连续的调节, 使系统稳定地完成频率跟踪。
1 调谐控制理论分析
1.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结构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有4种基本拓扑结构, 分别为串-串型(SS)、串-并型(SP)、并-串型(PS)和并-并型(PP)。SS拓扑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传输效率高等优点[12], 因此本文选用SS拓扑结构。图 1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主电路示意, 主要由直流电源Uin、高频逆变单元、耦合单元、整流单元以及负载RL组成。图 1中: Q1~Q4为4个电力场效应MOSFET管, 共同组成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M为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 D1~D4为4个肖特基恢复二极管,共同组成全桥整流电路。系统中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单元变为交流电通入耦合单元, 变成磁能传输到另一侧; 另一侧再将磁能转化为电能, 并经过整流滤波供给负载使用。
1.2 失谐分析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示意如图 2所示。图 2中: 以高频交流电源UAC替代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 CP和LP分别为发射端的谐振电容、谐振电感; LS和CS为接收端的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 RL为等效负载; ILP和ILS分别为发射端电流和接收端电流。
通过分析其发射端和接收端电路可得到以下方程:
$\boldsymbol{U}_{\mathrm{AC}}=\mathrm{j}\left(\omega L_{\mathrm{p}}-\frac{1}{\omega C_{\mathrm{P}}}\right) \boldsymbol{I}_{\mathrm{LP}}-\mathrm{j} \omega M \boldsymbol{I}_{\mathrm{LS}} $ | (1) |
$ \mathrm{j} \omega M \boldsymbol{I}_{\mathrm{LP}}=\left(\mathrm{j} \omega L_{\mathrm{S}}+\frac{1}{\mathrm{j} \omega C_{\mathrm{S}}}+R_{\mathrm{L}}\right) \boldsymbol{I}_{\mathrm{LS}} $ | (2) |
式中: ω——系统输入交流电的角频率。
联立上述两式可得系统的输入阻抗为
$ \begin{aligned} Z_{\mathrm{in}}=& \frac{\boldsymbol{U}_{\mathrm{AC}}}{\boldsymbol{I}_{\mathrm{LP}}}=\frac{\omega^2 M^2 R_{\mathrm{L}}}{\left(\omega L_{\mathrm{S}}-\frac{1}{\omega C_{\mathrm{S}}}\right)^2+R_{\mathrm{L}}^2}+\\ & \mathrm{j}\left(\omega L_{\mathrm{P}}-\frac{1}{\omega C_{\mathrm{P}}}-\frac{\omega^2 M^2\left(\omega L_{\mathrm{S}}-\frac{1}{\omega C_{\mathrm{S}}}\right)}{\left(\omega L_{\mathrm{S}}-\frac{1}{\omega C_{\mathrm{S}}}\right)^2+R_{\mathrm{L}}^2}\right) \end{aligned} $ | (3) |
设
$ B=\omega L_{\mathrm{P}}-\frac{1}{\omega C_{\mathrm{P}}}-\frac{\omega^2 M^2\left(\omega L_{\mathrm{S}}-\frac{1}{\omega C_{\mathrm{S}}}\right)}{\left(\omega L_{\mathrm{S}}-\frac{1}{\omega C_{\mathrm{S}}}\right)^2+R_{\mathrm{L}}^2} $ |
则系统输入阻抗值为
$\left|Z_{\text {in }}\right|=\sqrt{A^2+B^2} $ | (4) |
根据电路谐振原理可知, 当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 即系统处于谐振状态时, 等效电路的阻抗值呈纯阻性, 即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发射端回路的阻抗值最小, 电流最大, 此时系统的效率最高。当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 即失谐状态下, 等效电路的阻抗值不是呈纯阻性, 即电压和电流存在一个相位差, 发射端回路的阻抗值会变大, 电流变小, 导致系统效率降低。
由式(3)可知, 高频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即系统输入阻抗角, 可表示为
$ \varphi=\arctan \left(\frac{B}{A}\right) $ | (5) |
由式(5)可以得到相位差φ与系统工作频率的关系。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 相位差φ与频率f的曲线如图 3所示。
由图 3可知, 相位差φ为0时, 系统谐振; 在未达到谐振时, 随着f的增加, 相位差φ逐渐减小; 达到谐振后, 随着f的增加, 相位差φ逐渐增大。
此外, 由式(5)可知, 相位差φ与负载、线圈互感、电感、频率等因素有关。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因素的变化如负载变化, 线圈距离、角度、位置变化等, 都会导致相位差不为零, 使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处于失谐状态, 导致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为了保证系统一直工作在谐振状态, 可对其电压、电流和相位差进行监测, 实时调整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的输出频率。
1.3 频率跟踪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时, 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发射线圈电流的相位角为零, 即同相位。根据这一特征, 本文设计了频率跟踪控制系统, 其控制过程为: 首先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采集传输线圈的电流i, 经过过零比较器得到与电流i频率、相位相同的电压ui; 取高端管的驱动脉冲uo(与逆变器输出电压同相位), 将ui和uo输入到相位差采集单元, 得到两个波形相位差进行频率调节, 再经过脉冲发生器产生驱动逻辑脉冲, 经过驱动电路放大驱动电力场效应管(MOSFET)。
2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分析
2.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频率跟踪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如图 4所示。系统主要包括高频逆变单元、耦合单元、整流单元、采样单元、比较器单元、有效值单元、中央控制单元、驱动单元、电源模块等。
控制单元的芯片选用STM32F407;电源单元由数字电源提供12 V电压, 通过DC/DC转换芯片XRE12/12S产生12 V电压以保证驱动电路的正常工作, 再通过XZR05/12和AMS1117分别产生±5 V, 3.3 V, 5 V的电压给采样单元、有效值单元、比较器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供电。
系统上电后, STM32先发射出70 kHz的PWM波, 经过驱动电路控制全桥逆变器的4个MOSFET, 使得直流电变成70 kHz的交流电(方波); 交流电输入到耦合单元中对其基波产生谐振, 使得电能转化为磁能并高效地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电能经过全桥整流单元变为直流电再与负载相连。电流采样单元接到发射端, 监测发射端电流: 一路电流经过有效值模块得到电流的有效值, 再经过比较器得到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TTL)电平, 并将其送给STM32控制系统的关断, 防止因电流过大损坏系统; 另一路电流信号直接输入到比较器中得到TTL信号, 再将TTL信号输入到STM32中与驱动信号(即逆变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 得到其相位差, 再通过程序进行PWM频率的调节, 最终达到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同相位, 即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
2.2 驱动电路
对于全桥逆变电路MOSFET的驱动, 选用美国IR公司推出的产品IR2110S。该芯片可实现双通道大功率驱动, 同时其上管的驱动电压通过外部自举电容提供, 减少了驱动电源的数量。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栅极电压箝位功能的IR2110S驱动电路, 如图 5所示。图 5中, C3, C4, D1组成了自举电路, 在下管Q3导通时, VCC通过D1向自举电容C3和C4充电, 使得6脚VS与7脚VB之间形成一个电势差给Q1(G1S1)供电, 下管Q3(G3S3)直接由VCC供电; VT1, VT2, VT3, VT4以及周边电阻构成了栅极电压箝位电路, 在MOSFET关断时, 保证栅极的电位处在低电位, 确保驱动电路的稳定性。
以上管为例, 其工作原理为: 当12脚HIN输入为高电平时, 8脚HO输出高电平, VT2的基极和发射极存在正的电势差, VT2导通, VT1的基极和发射极电压为VT2的CE饱和压降, VT1关断, S1正常导通; 当12脚HIN输入为低电平时, 8脚HO输出为低电平, VT2的基极和发射极没有电势差, VT2关断, VT1的基极和发射极电压为缓冲电容上的电压, VT1处在导通状态; 上管Q1关断时, 由米勒效应产生的反向位移电流将从VT1中流过, 避免了从栅极驱动电阻流入驱动芯片, 减少了驱动信号上的毛刺, 保证驱动的稳定性。此外, 该驱动电路可在MOSFET关断时将栅极电压稳定在0 V, 以提高栅极电压的抗干扰能力。
2.3 控制流程
在程序开始时, 先对整个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完成初始化后, 系统先发出初始频率为f0的PWM, 控制MOSFET的通断, 等待中断的到来; 当中断事件发生并被程序检测到后, 程序进入中断并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在中断服务函数中, 用采集回来的电流的有效值与预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电流的有效值大于预定值, 则对TIME1的刹车部分输出高电平, 停止其PWM的输出; 如果电流的有效性小于预定值, 则判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 通过捕获两次上升沿的时间差来精确计算其相位差的大小。如果电流超前电压, 则在当前工作频率的基础上增加频率调节量Δf; 如果电流滞后电压, 则在当前的工作频率上减小Δf, 再以新的工作频率工作。完成频率调节后, 系统进入一个空函数并进行循环, 直到中断信号出现, 再次跳出循环, 进行频率调节。通过这样的循环, 可以实现对频率的实时调控, 保证整个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
3 实验验证
搭建的S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示意如图 6所示。对图 6所提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直流电源, 为系统提供能量; 主电路, 将电能高频化; 耦合机构, 实现能量传输; 副边电路, 对接收到的能量进行转变; 负载, 消耗电能。系统选用IRFP4110作为高频逆变器的功率开关器件, 整流电路选用肖特基二极管SR5200。实验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
实验系统主要参数
系统参数 | 数值 |
原边线圈电感L1/μH | 27.43 |
副边线圈电感L2/μH | 27.43 |
原边电容C1/μF | 0.15 |
副边电容C2/μF | 0.15 |
初始工作频率f0/kHz | 70 |
负载电阻RL/Ω | 16.3 |
水平偏移距离X/mm | 0~80 |
垂直偏移距离Y/mm | 30~100 |
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没有发生偏移时, 启动实验系统。在同一输入电压等级下, 改变负载的大小, 得到负载变化与系统传输效率的关系; 再改变输入电压等级, 可以得到不同电压等级下负载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7所示。
由图 7可知, 随着输入电压等级的提高, 整体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同一电压等级下, 负载电阻从0 Ω增加到16 Ω时, 效率明显提高, 从16 Ω增加到200 Ω时效率逐渐降低。由此可知该系统的最佳负载电阻为16 Ω。
在设置直流电源为15 V、负载电阻为16.3 Ω(略大于最佳负载电阻)的情况下, 对线圈进行偏移。线圈水平偏移50 mm与线圈垂直偏移50 mm的发射线圈电流i与逆变器输出电压u的波形如图 8所示。其中, 图 8(a)和图 8(b)为水平偏移50 mm的波形图, 图 8(c)和图 8(d)为垂直偏移50 mm的波形图。
如图 8(a)所示, 其频率为70 kHz, 电压波形与电流波形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整个系统工作在失谐状态下, 此时的直流电源电流为0.7 A, 负载电压为10.92 V, 负载功率为7.32 W, 传输效率为69.71%;在不改变直流电源电压和线圈水平偏移量的情况下, 对系统加入频率跟踪控制, 其发射线圈的电流i与逆变器输出电压u如图 8(b)所示, 其频率变为80 kHz, 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的相位差变为零, 整个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 此时的直流电源电流为1.9 A, 负载电压为18.38 V, 负载功率为20.73 W, 传输效率为72.73%, 传输功率提高了13.41 W, 传输效率提高了3.02%。如图 8(c)所示, 在未加入频率跟踪时, 系统工作频率为70 kHz, 电压和电流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系统失谐; 在加入频率跟踪后, 系统的工作频率自动调节到82.64 kHz, 如图 8(d)所示, 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消失, 整个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 且传输效率和传输功率均得到了提升。由此可知, 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系统的谐振频率跟踪, 且频率跟踪后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有提高。
直流电源设置为15 V, 负载电阻设置为16.3 Ω。当偏移距离变化时系统频率跟踪前后的效率曲线如图 9所示。
由图 9可以看出, 将频率跟踪控制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后, 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整体传输效率。
4 结语
为解决因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失谐所带来的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频率跟踪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实现了频率跟踪控制, 并搭建SS型无线电能传输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系统谐振频率发生改变时, 该系统可以重新达到新的谐振状态, 使得系统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提高。由此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1]刘帼巾, 李义鑫, 崔玉龙, 等. 基于FPGA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频率跟踪控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 33(14): 3185-3193.
-
[2]吴晓春, 田孟林, 连海生, 等. 双发射结构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特性研究[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9, 35(4): 321-326.
-
[3]李夏林, 朱武. 基于DDS技术的超声电源系统的设计[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7, 33(1): 81-85.
-
[4]吴理豪, 张波. 电动汽车静态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综述[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 35(6): 1153-1165.
-
[5]曹以龙, 刘长江. 数字化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软件锁相环实现[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3, 29(5): 425-428. DOI:10.3969/j.issn.1006-4729.2013.05.003
-
[6]黄郑, 王红星, 王成亮, 等. 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无线充电系统[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 54(9): 53-64.
-
[7]刘帼巾, 白佳航, 崔玉龙, 等.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频率复合控制方法[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0, 24(2): 63-71.
-
[8]麦瑞坤, 徐丹露, 杨鸣凯, 等. 基于最小电流比值的IPT系统频率跟踪的动态调谐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 33(6): 1276-1283.
-
[9]周豪, 姚刚, 马立伟, 等. ICPT系统谐振频率跟踪方法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13, 47(9): 77-79.
-
[10]戴欣, 周继昆, 孙跃. 基于谐振电容阵列的CPT系统输出控制方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5): 729-734. DOI:10.3969/j.issn.1001-0548.2012.05.017
-
[11]FU W Z, ZHANG B, QIU D Y. Study on frequency track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by resonant coupling[C]//IEEE 6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Wuhan, China: IEEE, 2009: 2658-2663.
-
[12]蔡春伟, 姜云龙, 陈轶, 等. 基于正交式磁结构及原边功率控制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J]. 电工技术学报, 2021, 36(2):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