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0卷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智能电网技术
  • 符杨,黄丽莎,赵晶晶,吕雪
    2014,30(6):495-49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1
    摘要:
    为减小切换瞬间电压和频率的暂态波动,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进入孤岛状态后,储能装置逆变器的控制方式由PQ控制转变为V/f控制,切换前使V/f控制器随时跟随PQ控制器的输出,避免切换瞬间控制器输出状态的跳变.在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平台建立含光伏单元和蓄电池的微电网模型,仿真微电网由并网模式转为孤岛模式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切换过程中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减小暂态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 黄文宁,米阳
    2014,30(6):500-506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2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光伏光柴混合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并与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而不加协调的多光伏系统的供电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减小了光柴混合系统的频率偏差,并且使各个光伏系统获得了较大功率输出.
  • 胡荣,马野
    2014,30(6):507-510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3
    摘要:
    概述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模型,总结了在规划过程中的算法,最后针对配电网的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 路昱,高博,汪玉,罗亚桥,高亮
    2014,30(6):511-51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4
    摘要: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和对应的保护范围划分问题.配电网故障由电网保护切除,分布式电源须与电网保持一定时间连接;分布式电源范围内故障时,变电站侧保护需作为其后备保护.
  • 特约专稿
  • 戴剑丰,赵晋斌,屈克庆,李芬
    2014,30(6):515-51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5
    摘要:
    采用并网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与传统的并网电流单环控制相比,相当于引入了虚拟阻抗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抑制了谐振,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提出的策略进行系统建模,深入分析了所提策略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进网电流谐振,并且具有较高的入网电流功率因数和良好的稳态性能.
  • 马启蒙,李东东,薛花
    2014,30(6):520-524,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6
    摘要:
    研究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对风力机、发电机部分分别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最佳转速给定的发电机最佳风能跟踪控制策略,通过对风力机和发电机特性分析,给定永磁同步发电机最佳转速值,实现系统最大功率追踪.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系列DSP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
  • 胡晨成,于艾清,柏扬,王鲁杨
    2014,30(6):525-52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7
    摘要:
    针对传统无功优化的目标单一性,建立了以有功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均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数学将不同量纲目标进行归一化,并转化为单目标模糊规划模型.鉴于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连续、离散控制变量并存,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对某21节点系统进行了多目标无功优化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刘同银,高亮,朱彤,张永东
    2014,30(6):530-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8
    摘要:
    简单介绍了电子互感器的数据同步问题,分析了目前各种常用的同步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数值分析中牛顿插值算法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理论分析表明,牛顿插值法可以获得与拉格朗日插值法相同的精度,可以很好地同步包含高次谐波的数据,同时其乘法计算量较少,可以更快地获得同步数据.最后,采用Matlab作为仿真工具,设置了等距节点和非等距节点的采样值数据,分别进行了稳态采样值和暂态采样值最大误差计算,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 黄向红,王林海,汤波
    2014,30(6):535-53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9
    摘要:
    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故障的发生及网损的产生均发生在配电网中,在配网中设置位置适当的开关将线路进行分段,对提高可靠性水平和最大限度节省经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配电网线路分段规划,提出了计及网损和可靠性的线路分段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何小涛,谢海远,邓祥力
    2014,30(6):540-54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0
    摘要:
    从数字化变电站出发,探讨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CT饱和、剩磁计算、二次电缆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变压器区外故障CT饱和判据,采用相量法来判别二次电缆是否发生磨损,建立了剩磁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法.结合以上原理设计了二次回路监视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和现场应用情况.
  • 高电压技术
  • 夏能弘,郭杰,田孟林,周歧斌,姜恩宇
    2014,30(6):545-54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1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磁性材料的三维电磁建模技术,可用于计算低频磁场下铁磁板的屏蔽效能.首先,对包含磁性材料的线-板结构建立部分元等效电路(PEEC)模型,并针对具有几何对称特征的板结构,给出了改进的PEEC模型.然后,根据电磁分量在各对称/反对称分块的分布特性,将各分块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行合并.该方法已被用于估算铁磁屏蔽板上的涡电流及其周围空间的磁场,将所得结果与基于边界元法的商用软件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参考值较符合,且效率提高了4倍.
  • 王淑情,马爱清
    2014,30(6):550-55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2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近似人体的二维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了在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人体感应电场及总感应电流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无论人体接地与否,人体最大感应电流密度和人体内部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安全限值.
  • 张周胜,张丁鹏
    2014,30(6):555-558,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3
    摘要:
    以200 kV 800 mm2截面YJLW02型XLPE为例,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对载流量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了较为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值,从而确定了较为准确的载流量.
  • 戴旭益,杨珀,沈剑荣,陈炯
    2014,30(6):559-562,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4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高频电流传感器,对高频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各项参数.然后用Matlab软件对传感器进行仿真,总结参数变化对传感器性能影响的规律,最终确定适合本设计的传感器参数.最后对传感器加装处理电路,实现信号幅频响应通带到阻带快速降落的良好边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频段内该传感器具有频带宽、灵敏度高及通带到阻带降落迅速等特点,性能良好.
  • 故障诊断
  • 徐波,程孟增,朱旻捷
    2014,30(6):563-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5
    摘要:
    采用时域法分析了串联谐振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中性点电压的变化特点,发现串联谐振时中性点电压的发展过程与单相接地故障消失后的情形完全不同.通过辨识单相接地故障与串联谐振,提出了一种消弧线圈有效退出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魏书荣,何之倬,唐征歧,周杰
    2014,30(6):569-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6
    摘要: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出发,对故障进行了统计,给出了状态监测的主要参数,从中选取温度参数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温度时序图分析,分为正常运行、故障形成、即将发生故障3种状态进行监测,采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变化可以预知风电机组即将发生故障,便于及时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
  • 江玉蓉,葛永丰
    2014,30(6):574-57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粗糙集理论与概率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方法.利用了粗糙集理论的决策表约简技术,去除冗余信息,并引入可辨识矩阵,更加快速地去除故障冗余属性,减小了约简过程的复杂度.将得到的最小决策表作为改进的概率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提高了PNN的训练速度和诊断的准确率.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仅能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诊断,而且可以提高诊断速率及正判率.
  • 董成明,李振坤,王永全,符杨
    2014,30(6):579-58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8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的快速距离保护新算法.该方法利用积分算法响应速度快、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基于微分方程模型,结合工频变化量原理,有效地实现了超高压长线路近端故障的正确快速动作.基于RTDS数模仿真平台,对500 k V线路的多种故障形式进行了数模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时可靠快速的动作性能.
  • 电力市场
  • 张美霞,郭鹏超,杨秀,瞿海妮
    2014,30(6):584-58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9
    摘要:
    分析了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和德国等绿色电力发展较完善的国家的实施机制,以及目前上海地区绿色电力实施机制现状,指出了上海市绿色电力机制的不足之处.针对上海市实际情况,对绿色电力的实施机制框架进行了设计研究,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最后对绿色电力认购网络平台进行了简要的设计.
  • 潘艳霞
    2014,30(6):589-592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20
    摘要:
    为了达到发电调度节能减排要求,并综合考虑电网安全,在分析传统发电权交易模式的基础上,将发电权交易的效益、煤耗及网损3个参数结合起来,提出了在役机组发电权交易的多目标函数模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智能电网技术
  • 符杨,黄丽莎,赵晶晶,吕雪
    2014,30(6):495-49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1
    摘要:
    为减小切换瞬间电压和频率的暂态波动,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进入孤岛状态后,储能装置逆变器的控制方式由PQ控制转变为V/f控制,切换前使V/f控制器随时跟随PQ控制器的输出,避免切换瞬间控制器输出状态的跳变.在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平台建立含光伏单元和蓄电池的微电网模型,仿真微电网由并网模式转为孤岛模式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切换过程中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减小暂态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 黄文宁,米阳
    2014,30(6):500-506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2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光伏光柴混合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并与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而不加协调的多光伏系统的供电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减小了光柴混合系统的频率偏差,并且使各个光伏系统获得了较大功率输出.
  • 胡荣,马野
    2014,30(6):507-510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3
    摘要:
    概述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模型,总结了在规划过程中的算法,最后针对配电网的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 路昱,高博,汪玉,罗亚桥,高亮
    2014,30(6):511-51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4
    摘要: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和对应的保护范围划分问题.配电网故障由电网保护切除,分布式电源须与电网保持一定时间连接;分布式电源范围内故障时,变电站侧保护需作为其后备保护.
  • 特约专稿
  • 戴剑丰,赵晋斌,屈克庆,李芬
    2014,30(6):515-51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5
    摘要:
    采用并网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与传统的并网电流单环控制相比,相当于引入了虚拟阻抗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抑制了谐振,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提出的策略进行系统建模,深入分析了所提策略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进网电流谐振,并且具有较高的入网电流功率因数和良好的稳态性能.
  • 马启蒙,李东东,薛花
    2014,30(6):520-524,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6
    摘要:
    研究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对风力机、发电机部分分别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最佳转速给定的发电机最佳风能跟踪控制策略,通过对风力机和发电机特性分析,给定永磁同步发电机最佳转速值,实现系统最大功率追踪.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系列DSP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
  • 胡晨成,于艾清,柏扬,王鲁杨
    2014,30(6):525-52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7
    摘要:
    针对传统无功优化的目标单一性,建立了以有功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均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数学将不同量纲目标进行归一化,并转化为单目标模糊规划模型.鉴于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连续、离散控制变量并存,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对某21节点系统进行了多目标无功优化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刘同银,高亮,朱彤,张永东
    2014,30(6):530-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8
    摘要:
    简单介绍了电子互感器的数据同步问题,分析了目前各种常用的同步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数值分析中牛顿插值算法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理论分析表明,牛顿插值法可以获得与拉格朗日插值法相同的精度,可以很好地同步包含高次谐波的数据,同时其乘法计算量较少,可以更快地获得同步数据.最后,采用Matlab作为仿真工具,设置了等距节点和非等距节点的采样值数据,分别进行了稳态采样值和暂态采样值最大误差计算,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 黄向红,王林海,汤波
    2014,30(6):535-53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9
    摘要:
    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故障的发生及网损的产生均发生在配电网中,在配网中设置位置适当的开关将线路进行分段,对提高可靠性水平和最大限度节省经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配电网线路分段规划,提出了计及网损和可靠性的线路分段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何小涛,谢海远,邓祥力
    2014,30(6):540-54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0
    摘要:
    从数字化变电站出发,探讨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CT饱和、剩磁计算、二次电缆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变压器区外故障CT饱和判据,采用相量法来判别二次电缆是否发生磨损,建立了剩磁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法.结合以上原理设计了二次回路监视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和现场应用情况.
  • 高电压技术
  • 夏能弘,郭杰,田孟林,周歧斌,姜恩宇
    2014,30(6):545-54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1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磁性材料的三维电磁建模技术,可用于计算低频磁场下铁磁板的屏蔽效能.首先,对包含磁性材料的线-板结构建立部分元等效电路(PEEC)模型,并针对具有几何对称特征的板结构,给出了改进的PEEC模型.然后,根据电磁分量在各对称/反对称分块的分布特性,将各分块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行合并.该方法已被用于估算铁磁屏蔽板上的涡电流及其周围空间的磁场,将所得结果与基于边界元法的商用软件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参考值较符合,且效率提高了4倍.
  • 王淑情,马爱清
    2014,30(6):550-55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2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近似人体的二维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了在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人体感应电场及总感应电流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无论人体接地与否,人体最大感应电流密度和人体内部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安全限值.
  • 张周胜,张丁鹏
    2014,30(6):555-558,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3
    摘要:
    以200 kV 800 mm2截面YJLW02型XLPE为例,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对载流量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了较为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值,从而确定了较为准确的载流量.
  • 戴旭益,杨珀,沈剑荣,陈炯
    2014,30(6):559-562,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4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高频电流传感器,对高频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各项参数.然后用Matlab软件对传感器进行仿真,总结参数变化对传感器性能影响的规律,最终确定适合本设计的传感器参数.最后对传感器加装处理电路,实现信号幅频响应通带到阻带快速降落的良好边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频段内该传感器具有频带宽、灵敏度高及通带到阻带降落迅速等特点,性能良好.
  • 故障诊断
  • 徐波,程孟增,朱旻捷
    2014,30(6):563-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5
    摘要:
    采用时域法分析了串联谐振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中性点电压的变化特点,发现串联谐振时中性点电压的发展过程与单相接地故障消失后的情形完全不同.通过辨识单相接地故障与串联谐振,提出了一种消弧线圈有效退出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魏书荣,何之倬,唐征歧,周杰
    2014,30(6):569-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6
    摘要: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出发,对故障进行了统计,给出了状态监测的主要参数,从中选取温度参数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温度时序图分析,分为正常运行、故障形成、即将发生故障3种状态进行监测,采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变化可以预知风电机组即将发生故障,便于及时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
  • 江玉蓉,葛永丰
    2014,30(6):574-57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粗糙集理论与概率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方法.利用了粗糙集理论的决策表约简技术,去除冗余信息,并引入可辨识矩阵,更加快速地去除故障冗余属性,减小了约简过程的复杂度.将得到的最小决策表作为改进的概率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提高了PNN的训练速度和诊断的准确率.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仅能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诊断,而且可以提高诊断速率及正判率.
  • 董成明,李振坤,王永全,符杨
    2014,30(6):579-58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8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的快速距离保护新算法.该方法利用积分算法响应速度快、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基于微分方程模型,结合工频变化量原理,有效地实现了超高压长线路近端故障的正确快速动作.基于RTDS数模仿真平台,对500 k V线路的多种故障形式进行了数模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时可靠快速的动作性能.
  • 电力市场
  • 张美霞,郭鹏超,杨秀,瞿海妮
    2014,30(6):584-58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9
    摘要:
    分析了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和德国等绿色电力发展较完善的国家的实施机制,以及目前上海地区绿色电力实施机制现状,指出了上海市绿色电力机制的不足之处.针对上海市实际情况,对绿色电力的实施机制框架进行了设计研究,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最后对绿色电力认购网络平台进行了简要的设计.
  • 潘艳霞
    2014,30(6):589-592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20
    摘要:
    为了达到发电调度节能减排要求,并综合考虑电网安全,在分析传统发电权交易模式的基础上,将发电权交易的效益、煤耗及网损3个参数结合起来,提出了在役机组发电权交易的多目标函数模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智能电网技术
  • 符杨,黄丽莎,赵晶晶,吕雪
    2014,30(6):495-49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1
    摘要:
    为减小切换瞬间电压和频率的暂态波动,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进入孤岛状态后,储能装置逆变器的控制方式由PQ控制转变为V/f控制,切换前使V/f控制器随时跟随PQ控制器的输出,避免切换瞬间控制器输出状态的跳变.在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平台建立含光伏单元和蓄电池的微电网模型,仿真微电网由并网模式转为孤岛模式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切换过程中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减小暂态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 黄文宁,米阳
    2014,30(6):500-506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2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光伏光柴混合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并与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而不加协调的多光伏系统的供电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减小了光柴混合系统的频率偏差,并且使各个光伏系统获得了较大功率输出.
  • 胡荣,马野
    2014,30(6):507-510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3
    摘要:
    概述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模型,总结了在规划过程中的算法,最后针对配电网的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 路昱,高博,汪玉,罗亚桥,高亮
    2014,30(6):511-51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4
    摘要: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和对应的保护范围划分问题.配电网故障由电网保护切除,分布式电源须与电网保持一定时间连接;分布式电源范围内故障时,变电站侧保护需作为其后备保护.
  • 特约专稿
  • 戴剑丰,赵晋斌,屈克庆,李芬
    2014,30(6):515-51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5
    摘要:
    采用并网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与传统的并网电流单环控制相比,相当于引入了虚拟阻抗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抑制了谐振,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提出的策略进行系统建模,深入分析了所提策略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进网电流谐振,并且具有较高的入网电流功率因数和良好的稳态性能.
  • 马启蒙,李东东,薛花
    2014,30(6):520-524,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6
    摘要:
    研究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对风力机、发电机部分分别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最佳转速给定的发电机最佳风能跟踪控制策略,通过对风力机和发电机特性分析,给定永磁同步发电机最佳转速值,实现系统最大功率追踪.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系列DSP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
  • 胡晨成,于艾清,柏扬,王鲁杨
    2014,30(6):525-52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7
    摘要:
    针对传统无功优化的目标单一性,建立了以有功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均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数学将不同量纲目标进行归一化,并转化为单目标模糊规划模型.鉴于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连续、离散控制变量并存,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对某21节点系统进行了多目标无功优化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刘同银,高亮,朱彤,张永东
    2014,30(6):530-53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8
    摘要:
    简单介绍了电子互感器的数据同步问题,分析了目前各种常用的同步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数值分析中牛顿插值算法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理论分析表明,牛顿插值法可以获得与拉格朗日插值法相同的精度,可以很好地同步包含高次谐波的数据,同时其乘法计算量较少,可以更快地获得同步数据.最后,采用Matlab作为仿真工具,设置了等距节点和非等距节点的采样值数据,分别进行了稳态采样值和暂态采样值最大误差计算,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 黄向红,王林海,汤波
    2014,30(6):535-53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09
    摘要:
    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故障的发生及网损的产生均发生在配电网中,在配网中设置位置适当的开关将线路进行分段,对提高可靠性水平和最大限度节省经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配电网线路分段规划,提出了计及网损和可靠性的线路分段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何小涛,谢海远,邓祥力
    2014,30(6):540-54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0
    摘要:
    从数字化变电站出发,探讨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CT饱和、剩磁计算、二次电缆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变压器区外故障CT饱和判据,采用相量法来判别二次电缆是否发生磨损,建立了剩磁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法.结合以上原理设计了二次回路监视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和现场应用情况.
  • 高电压技术
  • 夏能弘,郭杰,田孟林,周歧斌,姜恩宇
    2014,30(6):545-549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1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磁性材料的三维电磁建模技术,可用于计算低频磁场下铁磁板的屏蔽效能.首先,对包含磁性材料的线-板结构建立部分元等效电路(PEEC)模型,并针对具有几何对称特征的板结构,给出了改进的PEEC模型.然后,根据电磁分量在各对称/反对称分块的分布特性,将各分块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行合并.该方法已被用于估算铁磁屏蔽板上的涡电流及其周围空间的磁场,将所得结果与基于边界元法的商用软件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参考值较符合,且效率提高了4倍.
  • 王淑情,马爱清
    2014,30(6):550-554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2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近似人体的二维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了在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人体感应电场及总感应电流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无论人体接地与否,人体最大感应电流密度和人体内部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安全限值.
  • 张周胜,张丁鹏
    2014,30(6):555-558,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3
    摘要:
    以200 kV 800 mm2截面YJLW02型XLPE为例,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对载流量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了较为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值,从而确定了较为准确的载流量.
  • 戴旭益,杨珀,沈剑荣,陈炯
    2014,30(6):559-562,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4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高频电流传感器,对高频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各项参数.然后用Matlab软件对传感器进行仿真,总结参数变化对传感器性能影响的规律,最终确定适合本设计的传感器参数.最后对传感器加装处理电路,实现信号幅频响应通带到阻带快速降落的良好边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频段内该传感器具有频带宽、灵敏度高及通带到阻带降落迅速等特点,性能良好.
  • 故障诊断
  • 徐波,程孟增,朱旻捷
    2014,30(6):563-56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5
    摘要:
    采用时域法分析了串联谐振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中性点电压的变化特点,发现串联谐振时中性点电压的发展过程与单相接地故障消失后的情形完全不同.通过辨识单相接地故障与串联谐振,提出了一种消弧线圈有效退出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魏书荣,何之倬,唐征歧,周杰
    2014,30(6):569-57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6
    摘要: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出发,对故障进行了统计,给出了状态监测的主要参数,从中选取温度参数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温度时序图分析,分为正常运行、故障形成、即将发生故障3种状态进行监测,采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变化可以预知风电机组即将发生故障,便于及时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
  • 江玉蓉,葛永丰
    2014,30(6):574-57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粗糙集理论与概率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方法.利用了粗糙集理论的决策表约简技术,去除冗余信息,并引入可辨识矩阵,更加快速地去除故障冗余属性,减小了约简过程的复杂度.将得到的最小决策表作为改进的概率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提高了PNN的训练速度和诊断的准确率.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仅能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诊断,而且可以提高诊断速率及正判率.
  • 董成明,李振坤,王永全,符杨
    2014,30(6):579-583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8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的快速距离保护新算法.该方法利用积分算法响应速度快、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基于微分方程模型,结合工频变化量原理,有效地实现了超高压长线路近端故障的正确快速动作.基于RTDS数模仿真平台,对500 k V线路的多种故障形式进行了数模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超高压线路近端故障时可靠快速的动作性能.
  • 电力市场
  • 张美霞,郭鹏超,杨秀,瞿海妮
    2014,30(6):584-588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19
    摘要:
    分析了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和德国等绿色电力发展较完善的国家的实施机制,以及目前上海地区绿色电力实施机制现状,指出了上海市绿色电力机制的不足之处.针对上海市实际情况,对绿色电力的实施机制框架进行了设计研究,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最后对绿色电力认购网络平台进行了简要的设计.
  • 潘艳霞
    2014,30(6):589-592 doi: 10.3969/j.issn.1006-4729.2014.06.020
    摘要:
    为了达到发电调度节能减排要求,并综合考虑电网安全,在分析传统发电权交易模式的基础上,将发电权交易的效益、煤耗及网损3个参数结合起来,提出了在役机组发电权交易的多目标函数模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求解方法的有效性.